
房产经纪公司、渠道公司、代理公司,应该如何做私域?不绕弯子直接上干货啊。房产公司做私域,要分两个层面,一是公司层面,一是经纪人层面。
私域流量,分散在每个人的微信中,公司要做的,就是把分散的流量,集中到公司的大池子里。这个池子,可以是企业微信(其实并不适合中介行业)、可以是公司统一申请的手机号和微信号、也可以是一套类似牧子云这样的、能沉淀私域数据的管理系统。只有形成公司级的流量池,并且把这些流量管理起来、运营起来、让这些流量流转起来,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和意义。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,只有流量掌握在公司手里,这个盘子才牢固啊。
什么内容?当然是生产提供给经纪人进行分享、转发、传播的内容啊。
这些内容包括:楼盘资料、房源、本地楼市资讯、数据、各种购房政策、资料等等。这些内容需要统一收集和整理、需要分析提炼。最关键是,需要对购房者有用。之前我在给同行分享的时候引用过一句话,靠信息差生存的中介过时了,未来需要知识中介。
信息不值钱,因为到处都是。对信息进行总结、提炼,形成“知识”,让公司成为知识型的公司、让经纪人成为知识型的经纪人,才有价值。
所以公司需要内容部门,为经纪人统一生产内容、生产知识,让经纪人通过更高级的“知识产品”去触达他们的私域用户。首先得有人啊,按我们的SOP来做的,其实一个人就够了(有点文字功底就行)。我们会培养TA,如何去搜集资料、如何更新楼盘/小区库、如何选题形成内容、每天做什么、每周做什么……
私域拓客任务如何设定?私域客户如何界定?完成完不成有奖惩?谁来监督考核?需要有制度。大家看,很多人说私域很简单啊,不就朋友圈嘛。但要做好,还真是一个系统工程。说到做私域、发朋友圈,很多人会不习惯、不情愿,怕人笑话、要面子……所以推广私域最大的障碍,不是内容问题、而是心理建设问题。
我最开始也抗拒在私域里曝光自己,很少发圈。总觉得被身边熟人看到了,很难为情。但我们自己的产品也需要推广啊,也需要私域转化啊,扪心自问:我的产品或服务对朋友圈有用吗?我对他们来说有价值吗?和事业相比,我的面子真的那么重要吗?钱挣够了吗……相反,你发几条出去,更大的可能是没几个人给你点赞、好像没想像中那么多人关注你。所以,把认知打开,把面子放下,是经纪人、甚至公司老板要先解决的问题。私域要做好,本质上不复杂,就是把简单的动作执行到位。在以微信为核心的私域里,我们和用户之间,有若干个触点。比如朋友圈、1V1 私聊、群聊、小程序、公众号、视频号、企微等。经纪人要做的,就是用公司提供的内容,用更多的触点、更多的频率、去触达更多的用户(常用的高频触点是朋友圈、群聊、1V1 私聊)。所以触达很重要,触达了,用户才可能看到你,才有合作机会。今天你的对手触达了10次,而你仅触达了2次,谁的机会更多呢?因此,按公司的统一要求,保质保量地做好朋友圈的日常分享、做好社群维护、做好1V1私信或群发,就足够了。做私域,没有太高深的道理,就是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,效果自现。房地产行业现在买方市场了,不但房源是过剩的,经纪人也是过剩的。
我们看到现在很多经纪人,借助短视频和新媒体,已经实现差异化的定位了:有专注学区房的,有专注豪宅的,有专注资产配置的……有对政策熟悉的知识达人,有对房价了如指掌的砍价高手,有对装修精通的户型专家……有既会卖房又会唱歌的,有会跳舞的,有会弹琴的,有会做饭的……各种各样的差异点,需要经纪人去寻找、去发现,并且在私域里呈现出来,让别人记住你、信任你。陌生人没见过你,却已经相信你,这就是做私域的终极目的。在房子过剩、经纪人过剩的今天,通过私域来重建信任、来建立属于自己的流量池,来对抗外部流量的不确定性,显得越来越重要。之前我也拍过一个视频,简单讲过房地产私域怎么做,大家有空可以看看。我是晓君哥,房地产数字营销软件“牧子云”创始人,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十多年了,专注于帮助房产经纪、营销机构搭建公域+私域的流量增长体系。如果你在私域方面有疑问、或有经验分享,欢迎直接扫码加我(限老板、合伙人、高管)。我们开发的牧子云系统,是业内首款针对房地产行业的私域流量技术解决方案,帮助大家解决从公域到私域流量获取、从留存到转化管理的一系列问题。目前已经服务国内100家先进的房产经纪公司,如果你也有需求,欢迎联系我们。